第一次心理学文章

婚前性行为,是从法律里移除的禁忌,有的人认为,这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不能丢;也有人认为,看看西方,保守早已过时,自由恋爱只有才是潮流……...。

婚前性行为,是从法律里移除的禁忌。有的人认为,这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不能丢;也有人认为,看看西方,保守早已过时,自由恋爱只有才是潮流……


华生是哪个心理学派的代表

华生(John Broadus Watson; 1878~1958),美国心理学家。

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建人。

1878年1月9日出生于美国卡罗来纳州格林维尔城外的一个农庄,16岁时进入格林维尔的福尔满大学学习哲学,21岁获得哲学硕士学位,1900年入芝加哥大学研究哲学与心理学,师从教育哲学家J·杜威、心理学家J·R·安吉尔、神经生理学家H·H 唐纳尔森和生物学家J·洛布。

1903年以题为《动物的教育》的论文获芝加哥大学心理学博士学位,随之出任芝加哥大学讲师和心理实验室主任,1908年受聘为霍普金斯大学正式教授。

1913年《行为主义者心目中的心理学》文章发表,行为主义正式诞生1914年《行为:比较心理学导论》出版。

1915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

1918年获福尔满大学名誉博士。

1919年《行为主义心理学》出版。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任美国军事航空服务社少校。

1920年因主持一项有关性行为实验研究,引起家庭纠纷与妻子离婚而被迫辞职并离开学术界,改行从商,经营广告行业,1958年9月25日逝世。

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心理学实验,自我认知的开始,你一定要知道

心理学的在历史上的第一个实验可追溯到两千六百多年前。

这个故事来源于古埃及的一个传说,传说古埃及人一直认为自己的民族就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他们也特别想证明这个事实,是不是真的。

在公元前七世纪的后半叶,萨姆提克当上了古埃及的国王,他在位期间,让古埃及成为了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因为他为社火创造了很大的财富。

不过早在这个国王孩提的时候,他就立下了人生的两大志愿,第一个志愿就是让古埃及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第二个就是证明古埃及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第一个愿望他完成了。

第二个他也必须去完成。

不过,当时有人向这个国王提出了这样的想法,如果孩子从出生开始就被隔离开来,这样他们就没有机会从周围的人那里学习语言,那么这个孩子就可能说出人类最原始的语言,也就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语言,萨姆提克认为这样的方式是可以证明他们是不是最古老的民族的。

所以,他就做了这样的一个决定。

他命令人从农夫那里抱来了两个农夫的婴儿,并且把这两个婴儿交给边陲牧人来抚养,这里有两个隔离的房间,生活环境也是温暖舒适的,食物也充足。

但是,周围没有一个人的声音,只有羊群的叫声和马的嘶吼声。

同时也不允许任何人和这两个婴儿说话。

两年之后,这两个婴儿开口说的第一句话就是“贝克斯”。

这个边陲牧人非常兴奋,马上就带着这两个孩子来到国王身边,当时国王正在上早朝,当两个婴儿进入大殿的时候,所以人都没有出声。

这两个婴儿说的第一句话确实是“贝克斯”。

但是,他们并不知道这个词语是什么意思,所以国王就请了当时有名的语言学家来研究这个词语是什么意思,最终,他们确实也找到了答案。

这个词语的意思在“弗里吉亚语”里是“面包”的意思。

当时萨姆提克听了之后特别失望,这就证明了弗里吉亚这个民族是比古埃及还要古老的民族。

从这个故事里面,我们就已经知道,人类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开始对自己的内心开始探测了。

虽然这样的实验不完善,但是,这就说明那个时候,就已经开始了心理学实验的研究了。

虽然这个实验现在也被证明是一个不可能存在的,因为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如果一个人没有和外界联系,怎么可能会说话。

这就说明,古代人就开始认知自我,但是,到了今天,我们也无法完全的认知自我。

所以认知自我是永远也不能停歇的。

自我探索之路:心理学(上)

那时,关于抑郁症的概念已经被大众广泛接受,我先购买了市面上畅销的抑郁症自救的书,并做了自我诊断。

看到书中描写的和自己经历相似的地方让我颇有感触,这让我产生了系统学习心理学的想法。

我通过网络搜索信息,购买了一套心理学教材,包括本科和研究生阶段用书,内容涵盖了心理学发展史,神经科学,思维语言意识的各种理论,人格特质,发展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等等,谈不上深入研究,只是当看科普文一样大致了解,大概用了半年多的时间,算是对心理学的基础知识有个初步认识。

教材大多比较客观,中规中矩,这显然不能满足我的内心需求,于是我开始做延伸阅读。

通过网搜信息,按照自己的喜好,我又购买了一系列和心理学有关的中外书籍,文体不限,哲理文,小说,杂文都有。

后来觉得只局限在心理学范畴来学习有点狭隘,又开始阅读历史书籍,古典名著,中医类的书。

阅读让我大开眼界,我脱离了现实生活,徜徉在不同的时空。

这是我迄今为止除了应试之外第一次如饥似渴地读书,它不仅开拓了我的见识,也给生活增添了无穷乐趣。

不过,每拿起一本好书会觉得充实有力,放下后长时间不看,又很快陷入空虚,这让我有时候觉得,过度沉湎于阅读也是一件会上瘾的事,深陷其中可以逃避生活,却不能解决问题。

但不论如何,阅读好书带给我的智慧增长,在悄然间改变着我看待人生和世界的态度,更重要的是,我开始试着利用心理学对自己进行分析和探索。

与此同时,随着自媒体网络的快速发展,不同领域的专业人士开始在网络上分享自己擅长的知识和技能,其中心理学自然是备受大众喜爱的范畴,越来越多的心理科普文章大受好评并广泛传播。

个人发表的东西不同于课本教材,具有较强的主观性和侧重点,渐渐地,关于心理学,一个核心观点进入我的头脑——一个人的早期经历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一生的生存模式。

在我之前阅读教材时,这个概念也曾出现在一些心理学流派的介绍当中,但是浅尝辄止,并与其它派别平分笔墨,虽然读起来饶有趣味,但当时并没有真正对我产生影响。

如今,一系列颇具个人经验主义侧重分明的文章和书籍,像一把重锤似的重重叩击着我的心灵。

童年的经历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对待世界的基本感性态度,并形成了一生习惯运用的思考和行为模式雏形,不同的原始创伤导致了每个人不同的内在需求,每一种情绪和行为背后都隐藏着特定的心理机制。

人在某种程度上,就像一台精密复杂的机器,重复着看似不同实际来自同一套编码的心理程序,在毫无觉知中日复一日地演绎着早就拟好的人生剧本。

我想,这将是我了解和疗愈自己的一个切入点,除了看科普文章,还购买了一些中外书籍,并从网络上搜看相关视频教材。

我了解到,不但国内一部分学者在关注和研究这一领域,国外的一些心理学家也从很早就开始着手这一块儿的应用研究,甚至有位心理学者跨越30年跟踪受访者,来了解不同的亲子抚养模式对一个人之后的人生所产生的影响。

在精神分析,心理咨询等应用心理学方面,通过追溯一个人的过往经历,了解来访者当下情绪和行为背后的原因也已经是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

人之初始,离开母体,诞生于世,还处于无自我意识的一片混沌之中,生存完全依赖环境和他人。

环境如果能够充分地满足婴儿当下的需求,它会逐渐获得更多的安全感和自主感,相反,在负面回应或者回应较少的环境中,对死亡的恐惧占据了婴儿大部分的体验,并可能对正在快速发育的头脑和身心造成破坏性的伤害。

在这个过程中,抚养人,一般指母亲,发挥着重要作用,婴儿会与其产生根生蒂固的心理联结。

随着个体发展,幼儿有了自我意识,开始脱离原始状态,转而进行社会化学习。

尽管拥有了简单的自主行为能力,幼儿仍旧对抚养人充满依恋,并在心理上与其共生,以自己的方式努力获取关注和爱护。

如果抚养人给予关注的方式是积极正向的,那么安全感充足的幼儿会把大部分生命力都用于自我成长和发展,以及探索外部环境;反之,环境中出现较多负面能量,甚至暴力虐待,会极大地损害幼儿健全人格的发展,导致其精神状态不稳定,情绪控制力差,并产生过多内耗。

不同性格的抚养人和孩子之间会产生不同的家庭关系模式,尽管表象上千差万别,但其中的心理发展过程其实很相似,孩子都会倾向将抚养人的情绪行为模式内化成自己心理机制的一部分。

一个人早期的种种经历,也会在日后成为他面对不同的人,进行移情和投射的基础,好的关系模式的种子更易于形成稳定和谐的人际关系,相反,则容易看不清本质,对人际关系产生正面或负面的幻想,而体验到更多的破碎和孤独,并在相同的关系模式中循环往复而毫无觉知。

当然,除了家庭环境外,学校环境,社会环境,以及在不同的人生阶段所发生的重大事件和创伤,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和塑造着一个人,但最初几年的经历和体验所产生的深远影响仍旧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心灵情感

性幻想心理学文章

2025-7-16 4:14:37

心灵情感

性冷淡心理学文章

2025-7-16 4:16:42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