苛刻是真的苛刻啊,看看最近的新闻,一本学校招聘,洗碗工3500起,全媒体记者2000一个月,大家都说,一个月3000招不来农民工,但是可以招到大学生。
疫情之下,就业环境太差,今天大佬就来说说,2023年的就业环境是否对年轻人太过苛刻了,我们该做些什么?
一、就业现状
有人辛辛苦苦读书考取211,毕业后发现找工作只能找到客服,一问工资3000元,而大学食堂的阿姨每个月都有5000多,还包吃住呢。有人苦读十几年,211本科985硕士毕业,这样的履历已经很不错了,千辛万苦进入国企。却发现身边的同事很多都是专升本、民办三本和水硕学历。有人985硕士毕业,高不成低不就。当年班里不好好读书的同学,反倒是混得越来越好。
在疫情之下,很多企业为了维持生存,采用裁员的方式来消减成本压力,导致一定数量竞争力不大的老员工重回就业状态,这就意味着能够提供给毕业生的岗位极度缩小。

曾经那个百废待兴、机遇遍地的时代,那个满地都是黄金、敢想敢拼就能成功的年代,那个上升通道还没有彻底关闭、靠个人依然可以改变命运的年代,早就是过去式了。现在的社会,想要往上爬是需要梯子的,但梯子只在少数人手中。很多人想:反正也爬不上去,不如摆烂人生了。
恶化的就业环境,让大量毕业生纵使有心奋斗,也深感力不从心。焦虑、忧郁充斥着内心,然而我们必须明白负面情绪解决不了任何现实问题,就业是所有毕业生必须要克服的难题,所以唯一的选择就是迎难而上。
二、如何改善
1、提升学历
虽然学历高求职时也会遭遇不顺,但是最终大多数还是会找到一份相对不错的岗位,比如大佬的同学,有进体制、有去互联网、也有去投行的。学历的高低会导致入职起点不一样,比如硕士毕业进体制就是副处级待遇了,所以在这个学历内卷的时代,你不得不提升学历,毕竟现在就业门槛都是硕士了。
据央视新闻报道,2022届高校毕业生规模超1000万人,是高校毕业生规模首次超过千万,也是近几年增长人数最多的一年,大学生就业的压力急剧暴增。从2021-2022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去向占比来看,2022届毕业生选择考研的人数在逐渐增多,占比为40.78%,相比2021届上涨6.57个百分点;反观选择企业就业其占比则出现下降,2022届高校毕业生企业就业占比为34.21%,同比2021届下降了7.15个百分点。除此之外,2022届高校毕业生考取公务员/事业单位占比为17.57%;创业、出国深造、其他占比分别为4.25%、2.07%、1.12%。综合来看,毕业生企业就业率呈下降趋势,毕业生更倾向于考研、考公、考编等多种渠道,来提升自己的价值。

可以看出,在大家都走投无路时,提升自己的学历成为了很多人都会选择的一条路。硕士更像是一张入场券,没有很多门都进不去。学历贬值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了,本科生的含金量大不如前,不读研可怎么行啊?
2、考虑润学
在国内考研压力日趋严峻,录取率逐年走低,名校优势学科过于火爆的情况下,如何选对赛道,拿到硕士学历,在就业市场上拥有强大的竞争力呢?
国内的考研,除了本科就读于名校的特别出色的学生拥有保研和推免的机会,其他普通学生只有一年一次的考试机会。国内研究生入学考试唯分数论,一刀切,只有过国家线和院校分数线才有资格进入面试环节,即便进入面试环节也有很大可能无法被淘汰;过了国家线没有过院校分数线的同学,要面临被调剂到差一点的学校,往往会心有不甘;而没有过国家线的人,大学四年的努力付诸东流,二战上岸会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每年的国家线和院校分数线都在变化和波动,二战三战的人很多,但很多人可能还是由于分数线的变化而落榜。
面对如此多不确定的因素,以及大四能考上名校研究生的渺茫的几率,出国读研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除了比国内高一些的学费和生活费,申请国外的研究生也是另一种捷径。
而且国外读完书可以留下来工作,毕竟英国职场很少听说有996,甚至我在读书的时候,学校的老师休假真的是休假。英国人职场上没有996,没有PUA,他们讲究高效学习工作,高效玩耍,不会让工作时间霸占生活和娱乐。
3、树立良好的就业心态
大家要做好下基层先就业再择业的准备,当然很多高校毕业生可能对下基层有些排斥心理,但如果你的竞争力没有突出到让企业迫不及待地向你抛出橄榄枝,你就该明白其实你高估了你自己的价值。停止自命不凡。
做人要能屈能伸,当自己实力不够时,先放下自己高傲的自尊心,保证自己有物质来源生存下去。然后养精蓄锐,增加自己能够和世界博弈的筹码,当你真的练就了一身本领,机会自然而然就来了。
当然在寻找机会的过程中,也可能会经历数次失败,从而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这种情况下不要憋着,及时的疏导排解压力,否则可能工作没着落,人先倒下了。
刚毕业的这一年会很痛苦,因为一个人要逐渐学会从温室里脱离,真正的接触社会,而我们的教育其实和社会有严重的脱节,大部分人进入社会时对现实其实并没有真正的了解,理想和现实的巨大落差很容易将人推入负面情绪的黑洞。
当你陷入被负面情绪笼罩的阴影时,要学会调整自己的状态。试着换个角度跳出思维框架看待眼前的困境,同时觉察自己此时此刻身体和大脑的想法,并告诉自己此刻的感受,人只要觉察到自己的情绪,内心的冲击感就会降低很多。
无论你目前从事什么职业,最终都需要此时此刻的你自己一步一步的去走。既然如此,摆正心态、做好眼前事即可。
希望已就业和未就业的朋友们都能不忘初心,累了就停下看看风景,人生路还长。
到处裁员降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