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BALI
我们都会做梦,但为什么会做梦呢?这个问题,至今仍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就像其他许多关于人脑的谜团一样,梦境的意义仍悬而未解。
“你问‘梦的目的是什么’,可能会得到多少梦境心理学家就有多少种回答。”哈佛大学的梦境研究者、著有《睡眠委员会》的Deirdre Barrett这样说。
如果回溯历史,奥地利神经学家、精神分析创始人Sigmund Freud早在1899年就提出,梦境是潜意识中未解冲突的线索。《梦的解析》一书中,他认为梦是通向内心世界的隐秘通道。
不过Freud的观点一直饱受争议。他对梦的解读过度集中在性欲与本能之上,既主观又缺乏可验证性。不同分析师对同一个梦常会给出截然不同的解释,却没有客观标准来判断谁对谁错。
此后几十年里,其他研究者也纷纷提出自己的看法。其中一个影响较大的理论来自芬兰神经科学家兼心理学家Antti Revonsuo,他在2000年提出“威胁模拟理论”。他认为,梦是一种进化留下的生存机制。大脑通过模拟危险场景,就像虚拟训练营一样,让我们在现实中能更好地识别并应对威胁。
一项2005年的研究支持了这个理论。研究者调查了曾亲历战争与创伤的库尔德儿童的梦境,发现他们更常梦见严峻的威胁,远高于没有经历创伤的芬兰儿童。这似乎说明,大脑正在用梦练习应对恐惧。
但即使是这个理论也存在矛盾。2008年一项研究比较了南非高犯罪率地区和威尔士低犯罪区居民的梦境。令人意外的是,身处危险环境的南非参与者,反而报告了更少的威胁性梦境。这挑战了“梦用于危险演练”的假设。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梦不过是记忆整理的副产品。当我们熟睡时,大脑的海马体和大脑皮层会协同工作,把新信息归档,并与旧记忆融合。这种过程可能就产生了那些拼贴般、逻辑混乱的梦。
也有研究提出,梦能帮助我们调节情绪,尤其是负面情绪。这是“情绪调节理论”。有一项研究聚焦于离婚后患抑郁症的人群,发现那些在梦里频繁梦见前任伴侣的人,往往在一年后情绪恢复得更好,尤其是梦境内容丰富、生动者效果更明显。
另一项研究显示,在睡前梦见曾经历过的压力事件的人,第二天醒来时对这些事件的感受更加积极。这暗示梦境可能在将情绪痛苦转化为适应力。
越来越多的脑成像研究也提供了支持。那些常梦见恐惧场景的人,在清醒状态下的大脑恐惧中枢反应反而较弱。这或许意味着,梦境就是我们夜间的情绪疗愈室,帮我们调整白天的感受。
但Barrett提醒我们,或许这个问题本身就问错了。“我们不会问:‘思考的目的是什么?’”她说。就像清醒时的思考有各种功能——计划、解决问题、白日梦,梦也一样,不止一种意义。
梦的独特价值,正是它与清醒思维的不同。它提供了一种截然不同的思维模式,补充并丰富我们的意识。
事实上,有研究认为梦是解题的秘密武器。在这种特殊的脑状态下,负责想象力的大脑区域变得更加活跃,帮助我们解决需要空间想象或创造性思维的问题。
历史上,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Mary Shelley据说在梦中得到了《弗兰肯斯坦》的灵感;德国化学家August Kekulé梦到苯环的结构;而俄国化学家Dmitri Mendeleev则是在梦中拼出了元素周期表的最终版本。
或许梦的意义有千百种,也可能根本没有所谓的“意义”。但它提醒我们,即使在睡眠中,大脑也从未真正停歇。
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欢迎分享给更多的人,一起传播心理学知识,让世界更美好❤
有关梦的科学解释 为什么会做梦
梦的科学解释及为什么会做梦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综上所述,梦是大脑对白天经历的事情和当时感觉的一种反映,同时也是一种普遍的生理现象,不仅人类会做梦,动物也会。
人为什么会做梦科学解释
科学解释人为什么会做梦的主要理论有以下几种:1. 梦是大脑自我运行的结果:这个理论认为,梦是大脑在睡眠期间自发运行的产物,用来整理和处理白天的信息和经历。
大脑在梦中重新激活记忆、创建新的链接,并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2. 梦是意识解离的结果:根据这个理论,梦是在睡眠中分离意识体验的一种方式。
梦境中的经历和感觉与现实生活有时会有所不同,这是因为在梦中,我们的意识与外界信息和刺激之间的联系被削弱。
3. 梦是大脑清理过程的一部分:这个理论认为,梦是大脑清理过程的一部分,助于清除过多或无用的信息。
在梦中,大脑对白天积累的信息进行筛选和处理,以便储存更重要和有用的记忆。
4. 梦是情感调节的手段:这个理论认为,梦是人们处理和调节情感的一种方式。
在梦中,人们可以经历各种情绪和体验,帮助他们调节和理解日常生活中的情感冲突和压力。
需要指出的是,尽管科学已对梦的产生和功能提出了一些解释,但梦仍然是一个复杂的主题,仍有很多方面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人为什么会做梦 人为什么会做梦科学解释
人做梦是在睡眠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正常心理现象,主要由大脑神经细胞的兴奋状态及大脑放电活动导致。以下是具体的科学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