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的根源在幼年-一个抑郁症真相

作者,抑郁分为先天性抑郁和激发性抑郁,绝大多数的抑郁都属于激发性抑郁,激发性抑郁的种子早在幼年的时候就已经种下了,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了比较大的或者是难以跨越的事件时,会直接引发抑郁的种子,绝大多数的抑郁都属于这种情况,在成年人的抑郁的诱因中,比较常见的有情感问题、家庭矛盾、产后抑郁,还有经济问题以及职场问题等等,曾经我辅导过一个因为情...。
作者:


抑郁分为先天性抑郁和激发性抑郁,绝大多数的抑郁都属于激发性抑郁。


激发性抑郁的种子早在幼年的时候就已经种下了,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了比较大的或者是难以跨越的事件时,会直接引发抑郁的种子。


绝大多数的抑郁都属于这种情况。

抑郁的根源在幼年-一个抑郁症真相


在成年人的抑郁的诱因中,比较常见的有情感问题、家庭矛盾、产后抑郁,还有经济问题以及职场问题等等。


曾经我辅导过一个因为情感而重度抑郁的女孩,她当时来找我的时候已经抑郁了半年多了,到了重度抑郁的边缘,体重就只剩了90多斤。


当时她很痛苦,已经找了很多咨询师了,都没有什么用,很难从抑郁中走出来。


她先是经历了一段失败的婚姻,后来遇到了自己喜欢的对象。


一开始这个女孩对男孩只是一顿早餐的关怀,她无意的关怀在男孩的内心深处种下了一颗被爱的种子,于是这个男孩就对女孩展开了疯狂的追求。


这个女孩刚经历过一段失败的婚姻,她第一次体会到被一个人这么热烈、疯狂的爱着,后来他们俩就开始恋爱,很甜蜜。




其实他们的这份爱未必是真爱,因为亲密关系叫寻找理想父母。



我通过这个女孩了解到这个男孩是家里的第三个儿子,上面有两个哥哥,他是老三。


如果一个家里没有男孩的话,会非常想要一个儿子,如果男孩很多的话,这个男孩未必受欢迎了。


所以这个男孩是在父母想要女儿情况下出生的,他出生后并不受重视,这让他学会了从小就讨好父母。


爸妈对他经常是忽略的状态,所以这个男孩从小都勤奋、很乖巧、很懂事,他像小时候讨好妈妈那样去讨好周围所有人。


所以当这个女孩顺手给男孩带了一顿早餐时,这个男孩在一刻感受到了被爱的感觉,其实在他的潜意识里是小孩找妈妈的状态。


而这个女孩呢,上面一个姐姐,下面一个弟弟,她是家里的老二,民间叫“二老冤”。


因为一般家里第一个孩子出生,无论男孩还是女孩,父母都会很呵护,很爱护。老三是个儿子,那就是家里的宝贝疙瘩。


中间这个女孩往往是被忽略的那个,她的状态跟男孩很相似,很相似。


两个缺爱、渴望被看见的孩子在此刻相遇了。

抑郁的根源在幼年-一个抑郁症真相


刚开始两个人真的是要相濡以沫的,两个人都沉浸在我爱你你爱我的这个状态里。




可是,寻找理想父母只可能在短暂的时间里发生,时间长了就会出问题,因为你会发现对方只是满足了你某一方面的想象,不可能永远的满足你的。



所以两个人从刚开始的互相依靠、互相给予到彼此索取,到最后变成了我觉得你给的不够,你也觉得我给的不够,两个人之间的问题就越来越严重。


最后男孩变得歇斯底里,女孩受不了,想要跟男孩分手,这个男孩就变本加厉,而且是变态式的疯狂状态。


女孩在这种状态下非常恐惧,再加上小时候的创伤,就把这个女孩的抑郁激发了。



所以,抑郁是表象,真相是这个女孩想摆脱这个男孩但又摆脱不了,她渴望被爱,又找不到爱她的人,这一系列的问题导致了她的抑郁。


这个时候我们要解决的不是让这个男孩不去找这个女孩,因为我们也无法掌控这个男孩。


我们告诉女孩不要害怕,完全没有用,因为她做不到不害怕,恐惧是她的本能。


我们首先要解决的是这个女孩为什么恐惧?


我们刚刚讲过,她是家里的老二,从小都是一种渴望被爱的状态,她希望能有人在乎她,所以这个女孩从小到大都是一种靠自己拼命努力、积极向上的状态。



她并没有来自父母的支持力量,也没有来自父母的无限关爱,所以这个女孩内在没有力量,内心充满了恐惧和恐慌感。


再加上她是老二,我们上篇就讲了胎儿是可以感知到妈妈的状态的。


她的潜意识在妈妈肚子里知道这个家想要个男孩,她也知道自己是女孩,所以她感觉到她是不受欢迎的,也就是说她的心理创伤从这时就已经开始了。


再加上她面对这个男孩变态式索取的恐惧,这一系列的感觉,形成了她的抑郁症,这个就是我说的诱因。


所以我根本就没有解那个男孩,因为那个男孩儿只是她抑郁问题中的一个环节而已,并不是根源。

抑郁的根源在幼年-一个抑郁症真相



根源是她从小没有安全感,内心没有力量,恐惧,缺爱。


对于心理老师来说,这是一种很简单的治疗。


我们只需要让这个女孩重新获得安全感,重新感受到爱,让她内在充满力量,这些问题自然就可以化解掉。


所以我开始帮助这个女孩回溯她的幼年,边回溯,边疗愈心理创伤。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本自具足,只是我们在成长过程中经历过一些创伤,我们会不断的陷入到创伤里,总觉得自己很可怜,总觉得没有人爱自己,陷入到一种很糟糕的状态里。



当我把她这些糟糕的情绪处理掉之后,更重要的是不断的给她讲我们圣贤的思想和智慧。


经历过创伤处理,又经历过内在成长之后,一共两个月的时间,这个女孩就从抑郁的状态中走了出来。


我又告诉她可以去参加工作了,但是她是恐慌的,我说:“不用怕,你回到工作中,我指导你如何做得更好。”


抑郁最害怕的就是我们逃避生活,大家一定要记住这句话。


她换了一份新工作,一开始她只是普通的小职员,她一边上班,我一边给她辅导,这个女孩很快获得了举足轻重的位置。


她的领导都开始欣赏这个女孩,很多同事也觉得这个女孩很优秀,没有人知道她的过去有多么的凄惨。


又过了半年,这个女孩升任了她们单位的三把手。一年之后,她的工资整个翻了一番。


所以,你以为你抑郁了就完蛋了,其实不是这样的。


只是因为我们的理解力不够,或者是因为我们的思维力不够,或者是因为我们没有智慧,或者是因为心理创伤,无论是什么原因,我们陷入到了一个情绪的怪圈里走不出来。



其实抑郁真的不可怕,如果我们能够找到问题的根源的话,这些都是很容易就解决了。


可怕的是你根本不知道你怎么了,胡乱的用药,胡乱的治疗。




你只需要记住一点:心病还需心药医。用对了“心药”什么样的抑郁都可以化解。


抑郁的根源在幼年-一个抑郁症真相


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欢迎分享给更多的人,一起传播心理学知识,让世界更美好❤


郑欣宜抑郁症真相

郑欣宜抑郁症的真相涉及多方面因素。

1. 长期斗争与自我否定郑欣宜在公开场合坦诚,过去五年她一直在与抑郁症作斗争。

她表示自己常常感到失败、无用,甚至不值得活着。

这种自我否定的情绪充斥着她的思绪,严重影响了她的情绪状态和工作生活。

尽管她积极寻求专业治疗,参与体育锻炼和画画等减压活动,但抑郁症并未得到完全治愈。

2. 童年经历与公众压力郑欣宜从小就生活在公众的关注下,作为名人子女,她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和期待。

这种长期的公众关注可能给她的心理带来了不小的负担,成为她抑郁症的一个潜在诱因。

3. 成长中父爱的缺失郑欣宜的成长过程中,父爱的缺失可能也是导致她抑郁症的一个重要因素。

她的母亲是香港著名的电视节目主持人沈殿霞,而父亲郑少秋则因工作繁忙等原因,未能给予她足够的关爱和陪伴。

这种情感的缺失可能让她在感情中容易自我牺牲,难以建立健康的心理防线。

4. 婚姻生活的不顺有传闻称,郑欣宜的婚姻生活也并不顺利。

婚姻中的不幸和压力可能进一步加重了她的抑郁症状。

希望郑欣宜能够勇敢面对自己的困境,积极寻求帮助和支持,早日走出抑郁症的阴影,重新找回生活的快乐和希望。

青少年抑郁症的根源?

青少年抑郁症的根源是多种多样的,通常是由多种因素相互作用而导致的。以下是一些可能导致青少年抑郁症的主要因素:

1. 生物因素:生物因素包括遗传因素和生理变化。

某些基因可能与抑郁症发作有关,并且有些青少年可能具有家族史。

此外,青少年的激素水平在青春期经历剧烈变化,可能对他们的情绪和心理健康产生影响。

2. 心理因素:心理因素包括个人的认知方式、性格特点和应对策略。

青少年可能因为负面的思维模式、悲观主义、自卑或完美主义等心理特征而更容易出现抑郁症状。

另外,经历创伤、生活事件或草率的情感调整也可能导致抑郁症。

3. 社会环境因素:社会环境因素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有重要影响。

例如,家庭关系不稳定、家庭暴力、亲密关系问题、学校欺凌以及社会压力和期望等因素可能导致青少年感到沮丧和无助,进而引发抑郁症状。

4. 学业压力:青少年经常面临来自学业的巨大压力,如考试成绩、学习进度和未来的职业选择。

过高的学业压力可能导致过度疲劳、焦虑和抑郁。

5. 社交困难:青少年时期社交关系的变化和挑战性可能给他们带来困扰。

感到孤独、缺乏支持和被排斥的经历可能增加青少年抑郁症的风险。

需要强调的是,这些因素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影响和交织在一起的。每个个体的抑郁症根源可能有所不同,因

青少年抑郁症是怎么产生的?

青少年抑郁的病因里,永远有中式家长不可撼动的位置,所有人都知道,只有他们本人不知道。

1.前不久,一篇《一个高考状元的抗抑郁史》在网络上疯传。

这位作者是一位北大的学生——游安。

和众多面临高考的学子一样,游安考上北大之前,经历了一段压力非常大的时期。

游安有一位非常严厉的母亲,对她的要求可以说是苛刻。

考了年级十八名,就被要求假期每天六点起床学习。

不接受游安的任何失败,不允许游安参加除了学习以外的任何活动,打压和否定也是家常便饭。

在这样的高压下,她终于考进了北大。

作为当年文科的高考状元,她本以为自己的人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却不知在踏进校门的那一刻,她的世界观也在一点点的崩塌。

身边的同学,每个人都读过很多书,参加过各种有趣的活动,她们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她们的高中生活有趣而充实,而自己的记忆里,除了读书的苦以外,再没有可以和其他人交流的谈资。

她一下陷入了迷茫。

她不知道自己以往努力的意义是什么。

她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不知道以后要从事什么职业,甚至在填志愿选专业的时候,也是按照妈妈的意愿选的金融,哪怕自己并不喜欢。

这好像是在完成一件任务一般,任务完成后,继续怎么走,却没人教给她。

在身边众多优秀的同学的对比下,自己的不安和局促慢慢的被放大,这个原本顶着高考状元光环的高材生,逐渐变的自卑和渺小。

在大三那一年,她在崩溃的边缘选择了心理咨询,这才知道,自己已经患上了抑郁症。

在普通人眼中,北大的高材生、高考状元,哪一个标签都足以引人羡慕和惊叹。

也正是如此,很多人更加不理解为什么这样的人身上,会患上抑郁症。

其实这只是中国千万学子的一个缩影。

在中国,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那就是孩子的学习成绩优秀,那么任何问题都不会称之为问题,相反,如果孩子的学习成绩差,那么没有问题,家长也会给孩子制造问题。

在这样畸形的观念下,学习成绩成为了衡量孩子是否优秀的标准,但是很少有父母去关注孩子的心理是否健康。

他们更愿意将孩子的抑郁归咎为矫情、脆弱、没事找事。

2.接触过很多青春期的孩子。

他们有的因为同学们的嘲笑而情绪低落、拒绝上学;有的因为觉得上学没意思,整日与游戏为伴;抽烟、喝酒、打架、离家出走。

抑郁、网瘾、厌学已经成为青少年目前最突出的情绪行为问题表现。

但是很多家长仍没有意识到:抑郁离我们真的并不遥远。

根据2018年的《中国心理咨询行业报告》,中国抑郁症患者已接近8000万人,其中青少年群体高达30%-40%,数量还在不断的增加。

这些已经有症状显现的孩子被父母忽视,认为孩子矫情。

朋友沐沐,就是一位这样的妈妈。

沐沐的孩子13岁,刚上初一。

孩子从小品学兼优,但是因为一次考试失利,遭到了父母和老师的严厉批评后,她对于学习便不那么上心了。

父母骂过、苦口婆心的跟孩子讲过道理,但是孩子仍然对学习提不起兴趣。

上课睡觉、回家玩游戏、把自己锁在屋里、不愿意跟别人交流。

沐沐仍然没有意识到孩子的心生病了。

她仍然期望,孩子只是一时糊涂,第二天醒来就可以变回曾经那个别人眼中的好孩子。

直到有一次,当沐沐哭诉着自己的辛苦和付出时,孩子仍然不为所动,甚至扬言说:如果再逼我,我就从窗户跳下去。

沐沐走投无路,想着求助心理咨询师,但是全程她在乎的只有一件事:孩子什么时候才能改掉现在厌学的这些坏毛病啊?她什么时候才能跟以前一样听话啊?孩子想死的心都有,父母还在不停地纠结孩子不愿意上学、不爱学习怎么办?试想,有这样把孩子的成绩看得比孩子的命都重要的父母,孩子如何能对生活和学习保有热情?之前热播的电视剧《小欢喜》中,学霸英子患上了抑郁症。

她整晚整晚的睡不好觉,每一分每一秒都感觉自己的精力被消耗。

她想跟妈妈去沟通、渴望得到理解。

但是妈妈看不到,甚至仍然会要求英子放弃自己向往的大学。

英子不堪重负,企图通过跳海来逃离这段令人窒息的关系。

或许对于大部分患有抑郁症的人,有了抑郁症却没有得到亲密家人的信任与理解,才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还好,英子是幸运的。

她的父母愿意为之而改变,身边也一直有朋友的陪伴,她最终战胜了抑郁。

相关的调查显示:抑郁症其实是治愈率最高的心理疾病之一,但是每次走进大众视野的时候,却总是以自杀的面孔见人。

对于身边患有抑郁症的家人、朋友来说,唯有正确认识抑郁、积极帮助患者去对抗这份抑郁情绪,才能避免悲剧的发生。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心灵情感

面对分离

2025-7-16 4:30:18

心灵情感

被诊断焦虑症后-该如何走下去

2025-7-16 4:32:20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